2020-2021杂谈

断更了很久。

试试随便写点东西,一两年内的回顾和感触杂谈,可能含有非常主观的看法。


2020 回顾

Completed

🔹 回归工作(2020年初)

2020年初,曾经非常担心,回归工作后,无法适应工作的内容,或者说没法胜任。

但实际情况则不然,虽然当时非常不熟悉业务开发。仍然在3-4月尝试参与了新项目的初始开发,负责了大部分页面的业务逻辑和编写。

即便现在看来有很多可以改进的点(比如连自定义View都没封装好),但就当时远程办公+初次真正接触业务项目而言,还是可以接受的。

(甚至一度想继续呆在业务开发)

🔸 租房生活(2020年初)

一个人的感觉大概也没那么糟。

🔸 莫名其妙完成了毕设和答辩(2020年6月左右)

按照原始设想,其实计划是模仿人升,使用全新的架构(MVVM、Room、Jetpack那一套玩意)和页面设计。

结果实际情况是,时间过得太快,页面也就重写了两个(登录和新建任务)。

最后不得已,还是复制了人升的代码,进行修改。

后端则是重新尝试了 Spring Boot + Kotlin做了一些简单接口。

论文修修改改,恍惚之间也通过了答辩。

🔸 毕业(2020年6月左右)

正处疫情当时,辅导员远程会议、远程寄送毕业证书。

一天回校收拾行李。

没有毕业服和仪式,稍感遗憾。

🔹 真正入职(2020年7月-12月)

那段时间是比较常规的打工内容。

除此之外,也有毛病:

逐渐有些安于现状,缺少自制(甚至体重也涨了起来,体检也被警告)。

职级评定什么的其实也不是特殊在乎,摸鱼过去(

2021 回顾

Completed

🔸 建设新的人升官网、文档库

ICP 备案、域名购买、docsify 搭建、七牛云、CDN解析配置

🔸 尝试改变(3月-10月)

在那段黑暗的加班时间内,突然得知被人默默关注的感觉真好。

从那时起,就打算先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提升,先从体重控制做起。如果体重都没法自制,谈何自我提升和努力。

从3月中旬起,半年时间也成功减重15。大体算是成功了。

另一点想改变的是休息时间和早起,但还是太难了(

也尝试过曾经不太敢动手的事情,

  • 加入用户自建的Q群,”招安”维护;

  • 主动邀请;

🔸 5月上海之旅

  • shaoqian
  • 高达!
  • 薄荷咖啡!

🔹 主导多次方案设计和开发

虽然很烧脑,但确实接触到了很多架构设计方面的知识点。

也抽出了一些时间查看优秀的开源库源码。

🔸 登上 Google Play 英美区首页(7月1号)

跟 Google 对接介绍自己的更新亮点、修复 Google 体验官提出的问题。

杂谈

🔹 经验主义/方法论

近期经常看到一些唯方法论的想法或是讨论:

  • 我看过一本书(或者是某某理论),里面说XX是不行的,所以XX一定是行不通的。
  • 或者只凭经验对某些创新想法进行抨击
  • …(实在想不到原话了)

方法论在工程学中是行之有效的:比如编程领域,使用某某写法,能够带来的好处,是能够量化说明的。

但也不一定是最佳实践。

但在产品领域,经验就只是对既往成功的归纳总结。

成功是无法复刻,一款产品即使内容完全不变,可能也会因为诞生在不同的时代,获得完全不同的反响。

在这种场景下,唯经验主义就显得很可笑了,不如反问一句:

你们调研分析做得这么好,成功的产品一定很多吧~

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。

在产品领域,市场也是非常公平的。

如果用户说好,哪容得经验主义者说不好。

做个行动主义者,别做方法收集家。

🔸 上进

很容易将接触到的人简单划分为:上进和非上进(摸鱼)两类,以及一部分经验老道到无法短时间判断的。

一些很优秀的人,即便经验不足,也没法掩盖他们的上进。

同理,那些有一定经验却不上进者,对接起来却是尤为难受;感觉仅仅是勉强完成工作罢了。

比如曾经跟某位开发短暂对接,因为他对一些代码封装有一定的理解,我们也经常跨部门沟通交流技术方面的问题。

以及忍不住夸赞的测试同学。

但同时,也遇到过某些负责人。

表述不清、对接困难、数年工作毫无长进、带的团队也完全没有规范流程可言。

划分人群,

其实也是为了自己更好判断接触哪些人。

多接触优秀的人,向他们学习,近朱者赤。

同理,技术优秀其实也不一定是由于上进,亦然可能是因为时间积累。

真正的优秀并不在与你技术栈的深浅,对某个框架的熟练程度;

而是你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思考。

🔹 开发与写作

近期又冒出一个观点,越发觉得「开发与写作是同源的」

只不过写作面向的对象仅仅是人(自己或他人),

而开发需要同时面向计算机和人。

学习编程语言,其实也是只是在学习语法。

如同写作,学会了语法(字词、句子结构),并不代表能够写出优秀的文章。

但开发需要同时兼顾两位对象,挑战性和写作也是有所不同的。

写出来的代码既需要运行流畅,计算机足以了解且按流程运行。

亦需要代码清晰,设计模式合理,以便人阅读、后续维护。

🔸 契机、目标

有一个坚定的目标着实很重要,但契机能像催化剂一样,极大程度促成你达成目标。

比如,当初立项开发《人升》,如果没有校内的两场开发比赛的报名和Deadline限制,

很可能找不到后端小伙伴一直持续维护(前期《人升》一两年内是完全没有收益的),

说起来,《人升》的名字也是后端小伙伴提供的。

甚至可能我自己都放弃开发。

有了比赛的契机后,

我们就有很大的动力进行里程碑设定和开发。

也确实在开发途中看到了《人升》的潜力和希望。

在比赛结束后,

其实我们也不知道《人升》应该如何前进。

虽然,我当时列了个很简单的roadmap,但是当时其实是打算摸鱼一段时间的。

结果,未曾设想,那一份发在酷安的roadmap描述上了首页,为我们带上了首波种子用户。

我们也因此进行了快速迭代,并根据用户的反馈,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开发方向。

工作中也同理,

我们经常能接触到一些新鲜东西或技术。

如果不加以实践可能会逐渐脱离前轨(?,想不到好词语)

如果在自己的工作中,加以运用上这些自己想要实践的东西,并且这些东西对工作是有利的话,那么就是极好的。

其实也比较类似设置挑战。

逃出舒适区。

如果工作上缺失机会的,那么如果有个人项目就很方便了。

  • 18年创建《人升》项目时,就在完全不懂 Kotlin 的前提下,直接使用 Kotlin 作为主语言进行开发。

    在现在看来,这也是当时非常正确的决策之一。

  • 20年毕设开发的时候,我就决定尝试使用 Jetpack 的 MVVM 系列框架进行开发,

    也着实促进了后续对这一套东西的了解(虽然 room 还没用上)。

🔸 规划和变化

对于规划、计划也有了新的看法,近期其实事项非常多,变化、增长也非常迅速,导致根本没法做出长期规划。

也在思考:长期规划是否真的有必要?

一款由未来的产品,定是有无数的机遇和变化的。

这时候如果花费太多时间在长远规划上,可能会因为变化,这些花费掉的时间只能沦为沉没成本了。

但一个大致的规划也是必要的。

短中期规划定是有必要的,也要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。

上文中其实提到了,

当时《人升》刚结束比赛时,其实是做了一个大致的 roadmap 规划的。

但现在看来,《人升》其实走了跟那份规划完全不一致的道路。

今年初,

也未能想到 7 月份能登上谷歌市场首页,

完成去年毕业时定下的目标(大约一年左右,实现独立,实际达成也刚好是一年又一个月,很巧。)。

这个目标在年初看来,也是希望渺茫的。

大概19年的年终计划也没实现几个,也不做总结了。

后续以短中期计划为主。

杂谈总结

  • 勿将方法论当作成功基石、失败断言。

  • 市场大概率公正,由市场做评判。

  • 忽略噪声,噪声无益。

  • 不表达的话,别人也没法知道你的想法。

  • 简单划分人群,接触优秀上进者。

  • 开发与写作同源。

    像写作一样对待开发。

    多练习写作表达能力,对开发可能也受益。

  • 不要将自己定义为单一角色。

    我不只是开发。

    不要被划分单一角色,多尝试跨职位了解工作内容,对工作和独立非常有用。

    增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。

  • 使用契机作为自己实现目标的催化剂。

  • 视变化而定,是否要做长远规划。

    或者将关注点放在中短期规划中。

那些我很喜欢的思考文章:

翻译文章 Inkdrop 我是如何通过一个 Markdown 编辑器获得 $1300/月?

#思考 创业与打工的区别

5 个月独立开发者的一些体验

远离社交,独立开发的这一年

试试改变-中短期规划

  • 杜绝患得患失。

    不要被情感情绪左右决策和行动。

    忽略噪声。

  • 增加写日记的频次(近期都变成了月记)。

    记录有趣的事情,让以后有日记可溯,增加留念。

  • 接触下AE视频编辑。

    刚好有个契机。

  • 重拾算法和C++。

    曾经好歹也是个ACMer,现在基本语法都忘记了,非常不应该。

    也能够为变化做好准备。

  • 试试星巴克办公。

    恰好也有多篇文章待写。

第一次写这种类型的杂谈,

虽然,大概也没多少人看得到。

从9/30起笔写了个1/3,最终假期最后一天才写完。

也是很拖延了(

愿不卑不亢,

2021/10/8 凌晨

Kei

作者

AyagiKei

发布于

2021-09-30

更新于

2021-10-08

许可协议

评论